![]() |
重 要 言 論
摘要: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,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。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愿、符合人民所思所盼,從群眾中來、到群眾中去。五年規劃編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,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,需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,把社會期盼、群眾智慧、專家意見、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規劃編制中來。 |
![]() |
油田公司領導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
摘要: 本報訊(記者 梅若雪 通訊員 李紅玲)盛夏時節,驕陽似火,比這更熾熱的是黨組織對黨員的牽掛與關懷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,油田公司組織開展“七一”走訪慰問活動。公司黨政領導分別深入老黨員、老干部及困難黨員家中,向他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。 公司執行董事、黨委書記麥欣走訪慰問老干部劉萬臣,關切詢問其身體與生活情況。慰問中,麥欣向劉萬臣介紹了油田公司今年各方面發展取得的優異成績,并對老一輩石油人打下的堅實基礎表示了由衷的感謝,認為他們攻堅克難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始終是激勵新一代員工奮勇前行、譜寫華北油田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強大動力。同時,他叮囑相關部門要用心用情做好老同志服務保障工作,及時幫助解決實際生活困難,精準落實相關政策,更好地把公司黨委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。劉萬臣對組織的關心關愛致以感謝,對公司取得的成績倍感驕傲,表示將發揮余熱,繼續為公司發展貢獻力量。 公司總經理、黨委副書記武璽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張衛國,詳細了解其身體、家庭情況及實際困難,鼓勵他以樂觀心態面對生活,并積極協調解決實際問題。樸實真摯的話語間,傳遞著組織的牽掛,也為張衛國帶來了溫暖與力量。張衛國表示,將把黨組織這份關懷化作動力,積極克服困難,為黨的事業繼續發光發熱,以實際行動回饋組織關愛。 公司黨委副書記、工會主席李海濤,副總經理孫學信,副總經理、總工程師、安全總監王峰,副總經理王鋒,副總經理、總地質師閆睿昶,總會計師陳亞波,紀委書記鄢慶輝先后到困難黨員家中走訪慰問,向他們致以節日的祝福。 “七一”前夕,公司各級黨組織共走訪慰問老黨員10名、老干部33名、生活困難黨員109名、駐村干部10名,以及因公殉職黨員職工家屬10戶,為他們送去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。 |
![]() |
油 田 公 司 組 織開展第 35個全國“土地日”宣傳活動
摘要: 本報訊(通訊員 王海霖)6月20日至25日,油田公司組織開展第35個全國“土地日”系列宣傳活動。活動主題突出、形式多樣,各單位圍繞“節約集約用地,嚴守耕地紅線”等核心主題,通過線上線下多元化形式,營造依法依規用地管地氛圍,增強干部員工及礦區群眾土地資源保護意識。 法規宣貫精準有力。各單位以國家土地管理最新政策法規為宣傳核心,采油四廠等油氣生產單位組織專題學習會,土地管理人員解讀《土地管理法》及實施條例,結合案例闡釋違法后果,強化法治思維與責任意識。宣傳展板圖文并茂,警示作用顯著。 權責意識層層壓實。華美服務處等礦區服務單位設立宣傳咨詢點,向員工群眾發放政策法規手冊等資料,介紹油田用地權益保護機制等。活動普及土地權屬知識,明確全員職責,凝聚群防群治共識。 創新實踐示范引領。土地管理部門通過線上展播等形式,展示運用無人機巡查等技術構建“空天地”一體化監管網絡成果;土地管理平臺接入數據構建模型,在線輔助井場選址,凸顯數智賦能效能。 |
![]() |
緊握原油生產“主動脈”
摘要: ![]() 6月20日,采油一廠雁翎項目部員工精細維護淀45井,并對油井生產運行情況進行再分析,有效提升油井“健康指數”。 進入二季度,該廠緊握原油生產“主動脈”,以問題為導向,全面部署,系統規劃,持續深入推行層級管理,將工作量細化到每一天,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,壓力傳遞到每位員工。同時,加強老井穩產、措施增產和停躺井管理;對產量波動井、含水上升快的油井,技術人員深入一線,核實油井生產動態,加密取樣頻次,科學調整工藝參數,確保出現異常的油水井在第一時間恢復正常生產。截至目前,該廠原油產量踏線運行,采油時率96.2%。 (丑云霞 楊紅燁 攝) |
![]() |
深 耕“ 藍 色 動 脈 ”
摘要: 在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,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能源,供給與需求量呈現逐年遞增態勢,重要性凸顯。 近年來,華北油田依托山西沁水盆地、三大儲氣庫群及冀中潛山氣藏,加速構建多元的天然氣供應新體系。2025年,儲氣庫群本周期注氣超10億立方米,沁水盆地鄭莊區塊煤層氣井單井日產量突破2萬立方米,技術創新與綠色實踐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 保供蓄能添底氣 儲氣庫作為天然氣調峰的重要設施,在保障區域冬季用氣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。作為世界上埋藏最深、壓力等級最高的儲氣庫群——華北油田儲氣庫群,設計總庫容近百億立方米,已形成蘇橋、京58、文23三座儲氣庫全周期聯動生產格局。 公司堅持“達容一批、新建一批、評價一批”的工作思路,在2024年儲氣庫調峰能力創歷史新高的基礎上,以顧辛莊、文23儲氣庫為新增長點,持續推進儲氣庫群擴容達產建設,形成深層潛山儲氣庫鉆完井及配套技術體系,新井采氣能力較設計提升80%。其中,首座由華北油田自行設計、建設、管理的撬裝化枯竭油氣藏型儲氣庫——文23儲氣庫周期累計注氣量突破1億立方米,創造了該庫能源保障新里程碑。 儲氣庫庫存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天然氣調峰保供能力的強弱。本周期注氣工作開始以來,華北油田科學踐行“大注采”模式,采取“一庫一策”“一井一法”,精細實施強驅、平壓、緩注等技術對策,全面提升儲氣庫運行效率,工作氣能力達到26億立方米,日應急調峰能力最高可達3000萬立方米。 此外,公司加快推進中國石油唯一的鹽穴儲氣庫——葉縣鹽穴儲氣庫建設,采用“新腔+老腔”結合建庫模式,全過程創新應用氮氣控溶造腔技術,計劃2026年底達到注氣條件,為華北油田增氣戰略再添“底氣”。 技術迭代顯成效 沁水煤層氣田是山西省以及京津冀、豫魯蘇地區重要的氣源地,華北油田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創建高煤階煤層氣疏導開發方式,推動了煤層氣勘探開發方式的重大轉變。 公司以建立“人工氣藏”提高煤層氣開發效果為目標,系統思考井組開發方式,對井位設計、鉆井、壓裂等關鍵技術進行優化。重點開展優質煤層集中射孔、逐級提排量控縫、壓裂裂縫高效支撐、雙機組同步壓裂提效等四方面工作,形成華北油田自有的控壓疏導式壓裂工藝技術系列,有效破解“卡脖子”難題。 同時,公司堅持地質工程一體化,加快中深層潛力區部署步伐,以“井井優質、口口高產”為目標,擴大高產井比例,新建直井、水平井的高產井比例超49%,產能到位率超95%,煤層氣產量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。目前,沁水盆地鄭莊區塊煤層氣井單井日產量突破2萬立方米,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倍左右,保持國內最大中淺層煤層氣田地位。 公司持續釋放沁水煤層氣田生產能力,通過擴建改造,沁水煤層氣田中央處理廠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煤層氣中央處理廠,年處理能力突破30億立方米,為天然氣應急調峰和冬季民生用氣提供了堅實保障。 高效開發夯根基 常規天然氣是做大天然氣業務的重要根基。公司持續推進天然氣上產工程,強化基礎管理,通過不斷深化深層致密氣及潛山內幕氣藏領域研究,控制老氣田遞減,天然氣產量穩中有升。 加快優質儲量動用步伐。公司穩步實施楊稅務潛山產建工程,深化潛山深層天然氣成藏機理及富集規律研究,落實地質、工程雙“甜點區”,全力攻關儲層非均質性強、優質儲層發育區落實難度大等瓶頸問題,積極部署產能井,加速推進天然氣資源轉化,形成產量接替。特別是安探1-3X井未經酸壓改造常規試氣即實現自噴高產,突破了該區“不壓裂就不出氣”的固有認知,展現了復雜潛山油氣藏勘探開發前景。 開展低效老井治理工作。在蘇里格地區,公司深化應用氣藏單元分析方法,強化富水致密氣藏氣水分布規律研究,探索形成富水致密氣藏“構造部位避邊底水、儲層甜點控束縛水、長水平井體積壓裂提產量”的開發思路,重點抓好新井上產、老井穩產、措施增產3項工作,蘇75區塊鉆井周期、新井產量、綜合遞減率等主要技術指標,均在風險合作單位中保持前列,落實了接替層潛力,保障了穩產基礎。 華北油田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,走出一條煤層氣產業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,不斷發展壯大的新路子,有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速前行。 |
![]() |
油田公司原油上產攻堅“穩底盤”
摘要: 本報訊(記者 許柳美 通訊員 曹杰鋒 特約記者 李文婷)油田公司錨定“建設千萬噸當量綜合能源公司、打造世界一流現代化能源企業”戰略目標,以高效勘探與效益開發為核心,全力打好原油上產攻堅戰。截至6月25日,公司原油產量踏線運行,為全年產量目標順利完成奠定堅實基礎。 年初以來,公司深刻認識到能源供給類指標保持合理增速,需要油氣儲量、產量等指標保持穩定增長和新能源產量當量指標持續快速上揚,堅持把油田開發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的“基本盤”,樹牢經營油藏理念,堅持深耕老區、發展新區、做精水驅、開拓提采,構建良性開發秩序,進一步夯實原油上產基礎。 在高效勘探“新戰場”上,公司以打破常規的魄力向地下要資源,直面制約原油供給的瓶頸問題,精準鎖定富油區域,在新區塊掀起“井位攻堅戰”,讓原油產量“增長極”在資源版圖上不斷擴容。在河套盆地北部光明1井先后試油兩層并試采,累計生產原油5600立方米。在風險探井巴探1井臨二段試油作業,試采油壓、產量穩定,這是公司首次在常壓系統下6300米以深發現高產油藏,實現河套盆地臨河坳陷中部洼槽區勘探重要發現。 在開拓新區“擴增量”的同時,公司同步打響老油田“挖潛戰”,讓老井重新煥發穩產活力。圍繞“控制遞減率、提高采收率”主線,全力打造老油田“壓艙石”工程示范場景,構建“1+4+N”“壓艙石”格局。肅寧-大王莊示范區以“五重”技術路線為指引,實現剩余油潛力認識、油藏開發方式、油藏治理思路的轉變,投產新井20口,實施措施166井次,“壓艙石”區域日生產原油2078噸,超計劃線運行;二連分公司在蒙古林礫巖稠油油藏實施火驅先導試驗,日生產原油由火驅前32噸上升至60噸。 老井“返老還童”的背后,是地質研究的“精準導航”。公司以技術創新為筆,在地下油藏中勾勒出增產的“路線圖”,為原油增產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。組建創新聯合體攻關瓶頸技術,巴彥興華區塊深井CCUS先導試驗累計注入二氧化碳超5萬噸,標志著巴彥油田在深層砂巖油藏開發領域實現創新突破,為油藏開發注入強勁動能。開展低滲透油藏壓驅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,重點進行壓驅注水滲流機理和技術政策研究,進一步完善壓驅注水技術體系,在家29、路46等低滲透區塊,現場實施壓驅26個井組,日增原油43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