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巴彥分公司原油轉運站,49 組裝機規模達 1.47 兆瓦的雙軸雙槽集熱器整齊排列,每年可利用太陽能熱量
450 萬千瓦時
,年產工業蒸汽
6800 噸,滿足
原油轉運站 50%以上的用熱需求
。(王立強 攝)
本報訊(特約記者 任遠)4月27日,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,山西煤層氣分公司打造的樊70平3標準化井場,通過“光伏示范區”建設,將光伏發電與煤層氣開發有機融合,以“綠色動能+工業景觀”的創新模式,展示出“產業鏈+生態鏈”的協同示范效應,生動詮釋“用綠色改變生活”的生態理念,為能源企業低碳轉型提供可視化示范樣板。
分公司積極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戰略,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持續加快綠色轉型部署。2024年以來,以集中部署方式打造樊70平3井井場“光伏示范區”,分布式補充建設樊四集氣站示范綠色場站,并以自發自用方式推進樊莊5.3兆瓦和鄭莊16.3兆瓦項目施工,成功實現碳資產PDD報告注冊,完成21兆瓦光伏建設,2024年發電量達668萬千瓦時。同時,分公司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,持續加大環保管理力度,2025年成立迎檢工作領導專班,組織生態環境隱患檢查,著力落實風險評估、資料審核、問題核實、信息報送等事項,增加環保管理人員,全力做好黃河流域中央環保督察迎檢工作。
在山西省“向新而行動力澎湃、向綠而行生態宜人、向效而行惠民可感”的高質量發展標志性成果背后,有著駐晉央企山西煤層氣分公司的積極助力。自2006年成立以來,分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將“石油工人心向黨”的共同信念轉化為“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”的石油實踐。截至2024年底,分公司年產商品氣量超26億立方米,油氣當量跨越200萬噸,向山西省供氣量占全省年用氣量的10%,為山西省工業及民用氣提供了充足氣源。
經過19年的建設發展,分公司已成為全國最大中淺層煤層氣田,以“參數、材料、工藝”革命為引領,抓實創新聯合體攻關,堅持全流程、全環節管理,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及精準激勵機制,健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聯合攻關制度,創新形成措施增產技術系列,實施300余口井,見效率提高至85%以上,為2027年形成年產30億立方米生產能力筑牢根基。
同時,分公司以擔當促多方共贏,堅持價值共享,始終將自身發展與山西當地高質量發展相結合,分享機遇與資源價值,并積極參與社會建設,關注民生和社會進步,促進地區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,實現能源、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