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特約記者 王立強)截至8月15日,巴彥油田首口CCUS先導試驗井興華11-234X井已陸續注氣150天,累計注入液態二氧化碳超4300噸,創造國內液態二氧化碳注入井最深、注入剖面測井最深等多項紀錄,為巴彥油田CCUS整體開發奠定堅實基礎。
近年來,巴彥分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在“端牢能源飯碗”的同時,始終把生態優先擺在開發建設的重要戰略位置,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生產建設全過程,落實節能減排措施,全力保護生態環境,書寫蒙西綜合性能源基地建設“綠色答卷”。
分公司堅持將保護黃河生態環境作為油田綠色發展的第一大計,編制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案》《巴彥油田井下作業清潔生產實施方案》,明任務、定職責,攜手10余家參建單位全面推行叢式井集約化建產模式,通過優選叢式井場,有效減少征地和投資。同時,改進泥漿不落地、清潔修井作業等相關處理技術,降低泥漿處理量,杜絕“跑冒滴漏”現象,著力實現效益最大化、環保最優化。
超前謀劃,全力打造綠色油田。在吉蘭泰聯合站建設之初,分公司就自建“電磁脈沖除油裝置+二級過濾”的采出液處理系統,在出水水質達到注水標準之后再回注生產層,實現工業廢水“零排放”。已建成的吉蘭泰油田一期4兆瓦光伏項目,年發電量超600萬千瓦時,年減排二氧化碳7000余噸,年減排二氧化硫逾2000千克,著力將荒漠戈壁變成“新能源綠洲”。在臨河轉運站內,已建成的雙軸雙槽光熱集熱系統,裝機規模1.47兆瓦,每年可滿足轉運站50%以上的用熱需求,實現年碳減排1800余噸。
此外,分公司堅持“在保護中開發,在開發中保護”,高度重視生態保護,定期組織員工到沙漠中清理井場及白色垃圾。2023年,啟動“萬口井場植樹造林行動”,在沙漠腹地各井場種植梭梭樹、紅柳幼苗2萬株。今年4月,與巴彥淖爾市50余家政府部門1000余人,在新華林場新勝分場聯合開展義務植樹,共同種植紅柳、白楊幼苗1萬株,以實際行動筑牢綠色屏障。